新闻中心
品牌资讯
公司动态
重磅!荣获亚马逊全球开店产品创新出海品牌50强,太力科技以创新塑造品牌国际口碑
日期:2025-08-27 | 分类:公司动态

8月15日,亚马逊全球开店在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发布《2025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发展趋势白皮书——产品创新出海品牌五十强》,首次系统梳理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中国产品创新品牌。太力科技凭借在高性能防护装备领域,特别是以防刺割手套、创新型防护面料等为代表的系列产品的卓越表现与深厚技术沉淀成功入选,书写了国货品牌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智造高质量出海的生动实践。



1756796092744617.jpg


聚焦用户需求,驱动产品精准创新

太力科技此次成功入选源于自身的科技基因与战略定力,其中“用户”“创新”是两大基石。太力的产品创新始于对全球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与精准捕捉,太力始终坚信“用户评价是企业的资产”,并建立了高效的数字化反馈闭环系统,通过专业的调研团队和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持续关注来自亚马逊等全球平台的用户声音。在这过程中,客服团队每周整理评论报告,运营实时监控反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也在同时发力。基于上述系统和机制的合力运作,所有关于太力产品的用户痛点反馈,都被系统性地收集分析,并直达研发部门,成为驱动产品升级的关键依据。正是这种对用户反馈的重视与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了太力的创新方向始终与市场脉搏同步。


1756796092985440.jpg


深耕材料科技,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精准洞察仅是起点,将需求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则依赖于太力在材料创新上持之以恒的重度投入与深厚积累。依托公司先进功能材料实验室和深度产学研合作,太力持续深耕新材料领域并将其打造为构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武器”。其中白皮书重点提及的太力高性能防护装备正是太力纳米新材料科技应用的典范之一,其核心在于应用了太力自主研发的纳米流体材料和特研纺织基材与纳米涂层的分子级复合技术,成功实现0.6毫米厚度下抵御注射针头穿刺的突破性性能,显著减轻了面料重量并提升了透气性,攻克了传统防护产品笨重闷热的难题。围绕此类核心技术,太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布局全球专利,构筑了技术护城河。这仅是一个缩影,太力的创新远不止于单一防护产品,而是围绕核心材料技术,构建了一个不断扩展的新材料领域产品矩阵。


作为一家业务覆盖家居生活、户外装备、安全防护、工业制造、空间站保障等多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无论是在防护手套中应用的柔性纳米面料,或是在壁挂产品中确保稳固无痕的压敏粘胶技术,都体现了太力对基础材料研究的重视和技术迁移的能力。这种以自研核心材料为根基,通过战略性知识产权管理形成技术壁垒,进而辐射多品类产品的创新能力,构成了太力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太力产品赢得国际认可的关键。


打通研产链条,助力创新高效落地

支撑这一系列创新成果高效落地的,是太力强大的一体化供应链协同能力。从全球用户声音的即时采集与分析,到研发中心基于材料科学的方案设计与验证,再到生产环节的灵活调整与全球物流网络的快速响应,太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供应链全链条的高效协同与无缝对接。这种能力确保了太力创新的火花能够迅速转化为满足全球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优质产品。以太力真空吸盘置物架为例,该品类初期面向海外市场时曾直接平移沿用国内产品设计,但后期在获得海外消费者一些“尺寸不符合美国家庭的卫浴空间”等反馈后,太力跨境团队基于反馈为欧美市场重新调研和开模,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并投入量产,展现了强大的市场适应性和创新转化效率。

1756796092838914.jpg


坚定科技出海,塑造品牌国际口碑

太力此次荣登亚马逊全球开店产品创新出海品牌50强榜单,不仅是对太力跨境业务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其面向未来发展战略的宣言。在跨境电商领域充斥着同质化竞争和价格内卷的背景下,太力旗帜鲜明地选择了另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路线,专注研发驱动的高品质发展。太力深知,依靠低价和模仿无法建立持久的品牌价值,更无法赢得全球高端市场的尊重。因此,太力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新材料领域,不断巩固和扩大技术优势。与此同时,太力将致力于将技术能力更广泛地应用于其多品类产品线中,深入推动航天等尖端领域的材料与工艺迁移至民用场景,探索材料与技术在真空封装、安防、户外等不同领域的协同与创新,稳定为用户创造价值。太力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依靠持续的创新和过硬的品质,在全球市场建立持久的品牌竞争力。


亚马逊全球开店白皮书将“创新力”置于评价出海品牌的核心,太力的入选有力印证了国际市场对真正具备原创能力、用户思维和扎实内功的中国品牌的认可。从一款防刺割手套展现的材料科技实力,到支撑多品类发展的创新体系,太力科技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之路增添一份坚实的底气。这份荣誉标志着太力在全球市场新征程中迈出重要一步,也预示着太力未来在更广阔的新材料领域持续创新的无限可能。